日期:2016-8-3(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我们先来做这样一个问卷:如果你做公益活动被旁人讥笑,甚至被嘲讽为“作秀”、“疯子”时,你是否能不畏人言、不怕谣诼继续坚持?对于长期从事公益事业的临汾义工来说,这样的坚持已经成为习惯,成为托起公益梦的责任。
“有人称赞我们的善举,也有人质疑我们是作秀。”年过五旬的郭振江略略摆了摆手,淡然道,“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向质疑者解释,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郭振江,临汾市首届道德楷模获得者,“感动临汾”十大人物之一。2007年起,他投资两万余元购置设备,做义务电影放映员。
几年来,他走遍大江南北,为无数人送去了欢乐。他始终信奉这样一个观点:“人,对社会有益,才有价值。”怀抱同样的信念,让他和我市一家网站的负责人李俊鹏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一个民间爱心组织。2007年末,他们在网上广泛发帖,招募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响应。
就这样,来自不同行业志愿者组成的临汾义工,踏上了用行动践行“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让奉献成为一道风景”的漫漫爱心之旅。
深入大山为助学
“为大宁县阳光小学献爱心的活动,对我的触动最深。”记忆伴着郭振江的声音穿过时空隧道,回到5年前的那个春天。
2008年3月22日,乍暖还寒,12名义工驾驶三辆车装满社会各界捐赠的物品驶向大宁。
仅能容下一辆车过的小路曲折盘旋癫痫患者饮食注意事项,道路两侧的荆棘擦挂着车身发出粗糙的划痕声与不时传出的底盘刮蹭声,静默里那样刺耳。经过6个小时的跋涉,一排整齐的红砖瓦房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阳光小学。
“当时阳光小学一共35名学生,大多家境贫寒,不少孩子的父母还身患疾病。”郭振江感慨地说,看着孩子们搬下物资时脸上的灿烂笑容,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那次活动中,临汾义工带去1台电脑、1箱铅笔、两袋课辅书籍、两幅书法作品,以及若干体育器材和生活用品。
活动结束后,其他义工当天返回,而郭振江留了下来。“我要等天黑后给孩子们放电影”。夜幕降临,学校操场上,电影放映机的光束打在白色幕布上,学生们欢乐的声音穿透了四周的黝黑,回荡在山村上空……
现场募捐筹善款
同样的感慨,绽放在李俊鹏记忆深处。
他仔细梳理:“给四胞胎、象腿女孩、白壮壮……都进行过街头募捐。”2008年,在得知尧都区魏村镇“龙凤四胞胎”中的老四患支气管肺炎,因没钱治疗导致病情多次反复时,20多名临汾义工再次携手,于11月12日下午进行了“情系四胞胎”募捐活动。
“募捐活动就设在鼓楼广场。”临汾义工们抱着募捐箱在街道旁、广场中向过往行人说明四胞胎一家的困境,希望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义工们的真诚打动了许多路人,路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义工‘浅紫伊人’在讲述这家的困难时都哭了;‘自由如风’在募捐结束时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李俊鹏补充道,“义工相互之间大都互称网名,因为大家 都是在网上交流癫痫病手术费用,已经形成了默契。”捐款队伍当中,一位40岁左右、衣着简朴的送水工感动了义工成员。这名中年男子将带有两桶水的自行车支好,径直走到募捐台前,捐出10元钱。有义工问他:“你送一桶水能挣多少钱癫痫病症状?”他答:“一块。”说完,转身又去送水了。10元钱,也许对别人来说不算什么,但于他而言,需要肩扛水桶、往返多少层楼梯才能挣到?尽管准备了捐款名单,但很少有人留下姓名。一个捐款人在义工的追问下说:“那就写‘雷锋’吧。”一句玩笑逗乐了在场的人,也让人们心里为之一颤。
当天共募捐善款2564.8元。捧着这些点滴汇聚的爱心,临汾义工们将其郑重地交到四胞胎父母的手中。
不惧质疑做公益
献爱心是公益活动的主题,但并非全部。今年9月7日,在义工组织的“爱我临汾环保行”活动中,26岁的田军军出现在了其中。这是他加入临汾义工第一次参加的公益活动。
“那天沿着汾河生态公园捡拾垃圾,为生态环保做宣传。”田军军说,“从锣鼓大桥走到平阳大桥就够累了,一路还得捡垃圾。
活动结束后,很多成员腰都直不起来了。累是肯定的,但能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值。”田军军的语气很是坚定。
临汾义工成员、尧都区刘村镇亚桑小学老师包俊丽接过话说:“那天在彩虹桥下时,一些人很不屑我们的做法,说我们‘垃圾有环卫工处理,你们作什么秀’。”面对质疑声,义工们只是一笑而过,“如果我们把这件事坚持不懈做下去,这样的质疑就会渐渐消失。”不惧质疑的,还有新加入的戚娇。今年40岁的她说:“只要自己做的事是对的,就不用理会那些质疑。”9月15日下午,临汾义工们捐出自己的衣物,在五一西路进行爱心义卖。这些衣物不定价格,由顾客自己出价,所得款项全部用于慈善活动。正是在这次活动中,戚娇加入到这个团队。
加入临汾义工后的第三天,戚娇就跟着团队带着水果、月饼去看望尧都区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们。“看到那些孩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虽然在外表上和别的小孩没有区别,但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情绪……”说这话时,她的眼睛里闪烁着点点晶莹,回家后的她给女儿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时,9岁的女儿说:“我以后不浪费了,把我的零用钱捐给他们吧。”这就是临汾义工,他们坚持公益的热情,不畏人言的勇气,把“关爱变成了习惯”,让所有人看到了人性的温情,体会到世间的暖意。(记者卞志强 实习生刘静)